家轻视的“末技”牟利集团背后,竟然隐藏着一种全新的足以改变世界面貌的强大力量,一种自发地在竞争中分工发育的文明体系。
十九世纪中叶,在欧洲千百个主权国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胜利者,在比春秋战国更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经过数十代人脱颖而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开辟自身发展空间的征途中闯入了清帝国的家门,为了合法销售鸦片,而对称雄两千余年的帝国制度大打出手。
清帝国此时正处于传统王朝循环的尾声,人口膨胀,流民遍地,财政危机,官场臃肿,****,管理效率低下,因而一触即溃,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大清帝国的战败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暴力赋敛集团直接控制下的暴力,敌不过福利生产集团控制下的暴力。暴力赋敛集团支配一切的社会形态,在生存竞争中丧失了最拿手的优势。
资本主义不是凭空而来,如果没有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没有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全球贸易和殖民地体系,如果没有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和产业构成的工业革命,如果没有人文领域的复兴与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宗教战争和政教分离,就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他是一个综合体。
纯粹的雇佣工人的出现和大规模雇佣工厂的诞生能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华夏早在两千多面前的秦代,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了,《史记——货殖列传》中秦代巴蜀寡妇清,时代经营丹朱产业,从挖掘到加工生产一条龙,还能自主产业升级扩大市场。但是这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不大,顶多算是个别现象,不能作为形成资本主义的条件来看。
实现资本主义的条件是什么?华皇认为最最基础的几个方面一定要有,首先,你要有科学技术,这技术要代替人工生产,实现机器的大规模生产。而要促进这种技术,需要的知识是理工科知识,是科学。然后,你要从上到下的价值观都是保护商人的利益和私有财产,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有重商的意识。最后,要让社会相对稳定的繁荣,商品有广阔的销售市场,避免战乱等因素出现过大的影响。至少华国国内不能出现战争。
华皇从接手华夏,到现在,几乎没有战争,清王朝在同太平天国血拼一波之后,华夏也已经十多年平稳了,这三个条件,华皇都有满足到。
然后再看看华夏自古以来的情况:首先,文人学子主要的课本是四书五经,科学技术不是选拔人才的标准,玩科学技术的都不能成为真正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