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还不信邪了,继续的转动脑筋思量起来。
用对手的强项,击败了对手,他指定会反击,怎样让对方彻底的服软呢?
想到这个问题,李智不由得联想到了龙啸羽。自己受了欺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敢于还击,为什么?那是因为自己已经认识到和他的差距,而这差距是不可逾越的。
借着这条线,李智稍稍的找到了第二个目标。对手败在自己的手上,指定要还击,若是这时候,自己用绝对的优势将对方打败,让对方看不到希望,他会怎样?要么一蹶不振,没有了信心,这是弱者的举动。有上进心的会跟着自己,学习高级的策略,意图逆转败局。
想罢,李智不由得笑了起来。这样一来,跟随者不就有了?这时候,两者的关系已经不是利益结合,而是自身性格的驱使。两者之间的结合,要牢靠许多。
虽然李智觉得自己找到了第二条路径,但觉得还有些不足之处。跟随者跟在自己身边,若是始终没有机会超越,他那倔强劲会不会淡化呢,让自己心灰意冷,另谋其他路径呢?可知道人的耐心是有限的,始终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谁都难免改变策略。
问题再次的摆在了李智的面前。现在已经不用小音音去刺激了,李智禁不住自己的思绪,一定要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有了士兵,却不给士兵希望,估计这样的将军做不了长久,很快就会成为光杆司令。有一个短期可见的目标,产生凝聚力,让士兵心甘情愿的拥戴将军。”
依照学生这条线,李智已经理不出头绪,干脆的另辟蹊径,寻找到了与自己打造班底情况类似的一种情况,那就是军营。
“有统一的目标,再许以稍许的奖励,不愁士兵不卖力。统一的目标,那就是灌输相同的理念,不能高不可及,**要有度。在一步步的完成小**后,随着实力的提升,逐步的加大目标。在这其中,我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仅仅是灌输理念恐怕是不行的,我也要身先士卒,起到表率的作用。”
随着思考的深入,李智不断的深挖。再结合看到的一些理论性的历史经验,他慢慢的理清了另一条路径。
“经过长时间的交往,我若是总能够让士兵有提升,有成就感,那我应该收拢了一批可信的追随者。队伍指定是越来越大,我继续充斥在队伍的最前线,恐怕会得到反效果。我不可能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我该放权了,该学会识人用人了。骑马打天下,枪杆出政权,这在前期指定是少不了的步骤。若是在后期还用如此手段,恐怕已经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