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二十三章兴趣爱好所在(1200张月票加更)(2 / 3)

所以,看到当年雕刻这座石碑的过程,看到底稿,看到碑刻的形成也就算了。

其他的一些有用的知识,就只能先放放。

有着隋侯之珠记录,之后他可以看重播,甚至是带入进去,亲自雕刻一遍这部《石台孝经》。

其实,就算是不看碑刻,还可以看石雕,看那些记载在石碑之上的经书。

这座石碑,底座由3层石台组成,上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蔓草、狮子花等。

这是唐中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装饰,上面还有浮雕卷云瑞兽。

此碑由4块石头组成,底下有石台,因而称“石台孝经”。

陈列室里主要陈列的内容很多,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

其他还有《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

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12部经书。

这些经书全部加起来,共计650252字,用石114方,两面刻文。

清代补刻的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

这12部经书,就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

因为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

我国自东汉开始,曾先后7次刻经,这是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既然看到了这些经书,陈文哲肯定要全部记下来。

现在用不着,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就能用到呢?

走进第二陈列室,看到的风景又有不同。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比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它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出来。

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

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

这样的东西,自然就会被人觊觎!

清代之时,丹麦人荷尔漠来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

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转国外。

其他的珍贵时刻还有不少,像《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

这是一种柱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