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管大小,每份就是十万块,要不然还真不能吸引人自动送上门。
圣旨这东西的价值,也要看是谁颁发的,还有其内记录的内容。
这一件很显然不是多么重要,毕竟只是册封王妃的诏书,如果是册封皇后,那价值还要更高一些。
来人也知道他拿来东西的价值,也知道陈文哲会出个高价,所以在听到能有三点六亿盾之后,也是满脸惊喜。
双方都乐意,交易自然就顺利。
只不过,这一次陈文哲的运气,好像还没有用完。
在他支付了三点六亿南越盾给对方之后,对方转头就拿过来了一个包,并且从里面掏出来了不少折页。
谷釖
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就是一愣,他现在也可以遇到宝物扎堆的情况?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三十年前了。
“当年我家的那份圣旨没有卖,现在我们自然也不会卖,这一份圣旨是后来我們收的,随带着还收了这么多奏折!”
陈文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怪不得当年弯弯那位没有买到,他却稍微询问,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原来是人家根本就没有想着卖出家传的宝贝,而是后来也做了这一行的买卖。
既然知道圣旨值钱,那么家庭条件好一些之后,作为本地人,长时间收购这东西,有所收获太正常了。
再说,这东西在这个国家,好像真的不少。
这一阵子陈文哲也没闲着,虽然宝物没有收到多少,但是一些相关信息,却是了解了个透彻。
还是弯弯那边,有一位茶农早期在南越经商,因缘际会买得一批遗落在民间的,用中文繁体字书写的明清皇帝年代的奏折、圣旨等珍贵近代历史文物。
这位茶农私下请专家鉴定后,确定这是无价的“国宝”。
最近南越汉南研究院,曾透过渠道有意买回,但没有达成目的。
不得不说,生对了时间,有点收获还真是很容易。
就比如这位茶农,他只不过是十多年前,到南越卖冻顶乌龙茶时,无意间在旧书摊买到的东西,哪能想到都是南越国宝呢?
只是一次,他就买到了两本中文的清朝“奏折”。
随后他在朋友的协助下,先后在民间陆续搜集买到皇帝的诏、告、敕、谕等大大小小圣旨一百多件,另有奏折五十四件。
这些东西,全都被他携回珍藏。
由于茶事忙录,他最近才委请历史专家鉴定,专家确认这些物品为“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