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传神。
仿制品的制作,一是按原物,二是按图片,三是在原型上创新,四是臆造。
现在的一些仿品,制作者虽然在造型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的与原物相似。
但由于雕塑者功底欠缺,再加上制作者与唐代工匠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制作出来的只能形似而达不到神似,往往造型生硬,缺少变化。
如制作的俑类往往比例上不协调,面部呆滞,线条生硬,有的线条过于规整。
唐代三彩圆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
这在碗、盘、瓶、执壶、钵等器物上最常见,而仿制品往往缺少这道工序。
这些,都如果研究不透,仿制出来的作品再多,也是废物。
所以前期准备工作就十分重要,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的设计图、合用的原材料、必要的工具等等。
其中最难的反而是工具,只不过,这一点李金鲤在买合适的高岭土的时候,也顺便买到了。
当时他在国内大肆收购优质高岭土,却因为不够专业,就买到了一些很有名,但是制作陶瓷不适配的矿料。
有名的矿料,都是适合某一种瓷器或者是陶器的原材料,可不是做什么都可以。
比如汝窑瓷的矿料,就是汝州那边最合适,而制作德化白瓷的原材料,肯定是原产地的材料最合适。
唐三彩也是这样,在国内最出名的唐三彩产地,就是阳洛那边。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