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釉彩之间相互流淌交融,就创造了唐三彩艺术辉煌华丽的时代风格。
当然,这些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怎么调配釉色,又是在怎么样的窑温之下烧成,还是很需要经验的。
比如什么样的釉色互相交融,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两种颜色融合, 就会形成新的颜色。
这多变、复杂的颜色, 在釉料交融、流淌的过程当中, 也会形成这种变色效果。
在这里,经验就很重要,也最能体现出交错、间错的釉色,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独特彩陶。
最终烧制出成品,就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
而在这个时刻,你才能真正知道,交错、间错的釉料,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复色,最终有兼具什么样的颜色。
这才是三彩陶器最精彩的一面,因为在出窑之前,任何一件作品,最终会烧制成什么样,谁也不能说清楚。
这就是釉色多,最终产生的效果,而就因为釉色多,施釉也不简单。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分区施釉法和点彩施釉法。
分区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色,几种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间的组合和交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效果。
点彩施釉法,是用毛笔在器物的一些部位,点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点状、或块状的点,或带状线条。
有的排列整齐,有的自然随意。
经过高温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奇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虚虚实实,斑斑驳驳,如晚霞,如梦境,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术风格。
而做到了这种境界,一件件唐三彩的制作,也只是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入窑烧制。
当然,因为烧制条件跟瓷器不同,所以一窑之中,只能全是唐三彩,毕竟这个烧制的温度太低。
所以,第一批次入窑,陈文哲就制作了一大批唐三彩。
只不过里面的经典器型不多,其中马主要是分釉色,有黑釉马、黄釉马,也有红釉马,当然红绿白三色的也有。
至于釉色更多,交融烧制出多彩的陶马,那就更多。
当然,其他的骆驼俑也是这样,变得始终是釉色,而不是器型。
这种唐三彩制作起来麻烦,只不过有了模具之后,压模制作还是很快的,只不过做出来的器型,就只能是一模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