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彩绘陶百花灯(2 / 3)

当考古人员在拼接复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个过程极其简单,哪怕蒙着眼睛都能完成。

原来,灯树的底座和各枝节都有插孔。

且每节的榫头形状各异,拿手一摸,便可知道如何匹配安装。

且插榫和插孔间的制作精密,配合在一起非常紧密,保证了灯树的稳定。

如果从上面俯视它,会发现,每一盏灯互不重叠,互不干扰,可以看全每一个灯盏。

更加巧妙的是,当十五盏灯全部点燃的时候,灯下是没有影子的,才被誉为“无影灯”。

在两千年前的某个漆黑的夜晚,点亮这盏树灯,一定是一幅无比生动璀璨的画面。

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是叫氛围感整个就是一个拉满的大动作......

“文哲,你看这东西,是不是很像三星堆的青铜神树?”这时曹庆春开口道。

陈文哲被曹庆春说的一愣,但是仔细一看,还真是很像。

他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就有彷制的很齐全的三星堆博物馆,里面可就有青铜神树啊!

眼前这盏青铜灯的整体造型,还真是仿佛一颗大树。

十五条枝头托起十五只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灯体分八节,树干上盘绕三条蟠龙,树枝间小鸟引颈鸣叫,群猴嬉戏玩耍。

三只独首双身的勐虎托起圆形底座,底座上两男佣正抛食戏猴。

这不就是一群小动物,在树上玩耍、嬉戏?

最主要的是造成的无影效果,这几乎与现代的无影灯(如手术灯)的原理一模一样。

除此之外,在处理这座高近1米的庞大铜灯平衡问题上,工匠在设计时,利用了杠杆平衡的原理。

灯柱与灯枝的分布,灯枝上的装饰物与灯柱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状态。

2000多年前的工匠,制造了这样一件集实用和审美兼具的珍宝,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看到这么一件看似简单,却科技十足的青铜器,陈文哲还真有心想要好好学习一下。

他本来在制作青铜钟的时候,就有着很高的青铜器制作技术。

加上之前捡漏的三足蛙铜鼓、四羊方尊等青铜器获得的技术,让他的青铜器制作、彷古做旧,都有着很高的技术。

现在还得到了这么多古代青铜器,那么他能够学到的技术就跟多。

如果不是制作青铜器有点麻烦,他还真想复制一批国内最顶级的青铜器。

主要是国内青铜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