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代表性的修复文物,当属商朝大型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它高逾半米,重约70斤,是一体浇筑而成,造型精致华丽,是青铜器中的上上品。
抗战时期,南湖农民在垦荒的时候挖到了它,后当宝贝以400大洋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商人。
商人本想转卖出去,结果被沙长县政府没收。
沙长抗战期间,四羊方尊遗失,再发现时已经被日军炮弹炸成了20多块碎片。
国宝被毁,无数人为之心痛。
好在我国从不缺大师,四羊方尊最后被文物修复大师张欣如成功修复,用时仅两个多月。
四羊方尊能修复如初,除了大师技艺高超外,也跟它碎裂的程度较轻有关。
二十多块碎片重组,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一些。
相比之下,碎成上千块的秦皇陵铜车马,那可是真难修。
秦始皇陵被挖掘之后,诸多珍奇文物出土,其中就包括两辆豪华的铜车马。
但这两辆车子出土时已经受损严重,一个碎了1325片,一个碎了1685片。
真的是碎成了渣渣,修复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万幸的是,在数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两辆铜车马陆续修复展出,前后共耗时八年。
同样难修复的,还有唐代公主李倕的头冠。
这位公主下葬时陪葬丰厚,最珍贵的就是头上的头冠,几乎将大唐能找到的珠宝装饰材料都用上了。
由于她的墓穴曾被水淹过,所以头冠出土时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堆零件。
为了能最大程度的原状修复,我国专门邀请了德国专家一起共同修复,历时一年半,总算让它又重放光彩。
由此可见,虽然古代工匠的技艺高超,所做之物精巧细致,但现代专家们也不遑多让。
多亏有了他们,那些珍奇文物才能重现世间。
而这些珍宝的修复,其实还不是耗费时间最长的。
因为陈文哲知道另外一件,可是耗费了十五年的时间。
那是两千年前的青铜鑑,它就是用了15年才修复成功,因为修复过程当中的12道工序,都异常艰难。
上世纪90年代,大海博物馆原馆长,从香江抢救回一件有2000年历史的青铜鑑。
与上博已收藏的二件吴王夫差鑑相比,这件青铜鑑更大。
它高45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9厘米。
慧眼独具的马馆长,在众里寻到它,立即认定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