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两人一对比,显然喊哥哥的才应该是个男人。
这时候,书院里面的人散了,外面剩下的百余人一齐涌入的书院中等待接受考试。
白宋跟着人流进入,在门口交出了自己的推荐信,由书院的人看过之后放行进入。
到了书院里面,迎面是个由卵石铺成了宽敞大院,石缝间布满了青苔,走着有些滑。
院中摆着百十个课桌,中间一个身着文殊院官服的年轻官员喊着:“所有考生进入之后找到一个位子安静等待,切勿交头接耳,否则一律清除。”
白宋就近找了一个位子坐下,课桌上摆着需要用到的笔墨纸砚。
“白公子!”一个熟悉的声音出现在身边,竟然是在清风岗分别的崔星。
白宋也是一喜,朝着对方拱拱手。
崔星也作出禁声的手势,然后摆出一个喝酒的动作,示意等考试完了之后去喝酒。
白宋点了点头。
随着考生纷纷找到座位,场面也逐渐安静下来。
考试的节奏很快,等众人安静之后,先前的文殊院官员便说道:“今日考试不同于科举,不限定题目,各位既然都有名家推荐,自然是少不得有一些拿的出手的诗文的,就请各位写出各自生平最好的诗词作品来,每人仅限一首,现在开始动笔吧。”
听到题目,一时间众人都愣住了,如此不设限的题目还是头一次遇到。
有因为不设限,似乎反而成了众人最大的限制。
因为只有一首诗词,要能代表自己最高的水平,无才之人倒是毫无犹豫,立即落笔纸上,因为这些人一生也没两首像样的诗作。
而有些能耐的,此刻便有些为难,自己以往的诗作当中有哪些更具代表性?
这时候,最为纠结的当是白宋,他不在乎抄谁的诗,而在于是抄呢还是自己写呢?
抄诗倒是简单,但怕引起轰动,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写,水平怕是不够,要是第一轮被刷下来,岂不是很没面子?
思来想去,白宋想到在蓟县科举时候的失利,心里难免有些不服。
一念至此,便提笔写下。
这是第一轮考试,百余人只取二十人,先前还经过了四轮考试,还有八十人在前面等着。
时间紧迫,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给百余考生。
白宋还没写完,一边就有年轻的书生过来阅卷。
几位书生与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