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第三条,远赴千里之外,没办法事事禀告本国然后决定,必须擅长机变,识得大体。第四条,登外国君主之殿,且与外国的俊才少不得宴席往来,侃侃而谈,不可没有学问。
数遍海东,符合这条件的,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洪继勋、姚好古两人。可邓舍安排给他们有重要事务去做,脱不得身。转而求其次,洪继勋提出两个人选,一个罗国器,一个方补真。
邓舍思忖良久,说道:“罗国器温而不厉,方补真激越锋锐。罗国器可为主使,方补真副之。”罗国器曾经军伍,胆色是有的,但他的棱角早就被磨平了。出使外国,固然稳重为上;战乱年间,不可没有锐气,方补真为其辅佐,正好合适。
他两人都在城中,得了命令,即日整装。
到的晚间,邓舍召他们来,细细嘱咐一番。头一回派人出使外国,事关重大,绝不能引起张士诚等人的轻视。邓舍送了十二个字给他们:“在坚持‘温和友善合作’的基础上,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切不可搞坏了好的的局面,但也不能一味退让,有辱我海东的体面。”
两人答应不提。
次日一早,邓舍亲自相送。浮海的船只由平壤府派出,随行三百士卒,另有洪继勋挑出来走浙西门路的密使,以及通政司的一些情报人员。
到了港口,海风扑面,远望海天一色,浩淼无边,浪花拍打在岩石上,碎成片片粉沫。口岸边儿停靠的有外来的商船,帆樯林立,连成一片。这些商船,有些来自南部高丽,有些来自山东、浙江,间或有来自日本的。看起来很多,其实多为中小商人,船也不大,运载的货物不多,贸易并不兴旺。
那姓曹使者来时乘坐的船只,没与商船为伍,专开辟有一片水域,供其停泊。平壤府征调的出使船只,也停在一边儿。
邓舍吩咐侍卫取来美酒,先敬那姓曹的,道:“曹公远来,招待不周,尚请见谅。贵上诚王,赫赫巍巍。昔日高邮之威,南北妇孺传唱;今日雄踞江浙,东西英雄趋附。又有古贤人养士的风范,礼待君子,倡导文明,海内士子,无不称颂。
“海东邓某,虽然身居偏远之地,委实心慕已久,只恨有这小小的职务缠身,无法前去浙西,与贵上相见。好在,曹公不以我海东僻远,亲移玉趾,辱于敝邑。几次对谈,令我获益匪浅。浙西俊彦,真是名不虚传。
“临别而言,……。”邓舍拱起手,酒杯呈上,“请满饮此杯,一帆风顺。”
这番话系姚好古操刀,夸了张士诚,捧了姓曹的,收效不错。那姓曹的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