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整理最近关次贷问题的已经发布的新闻,你们可以看一下。”
说完宁远拿出几张打印好的资料递给几个人。
早在去年,也就是2007年6月,甚至更早,就有监管部门就注意到了次级贷款市场的风险。
2007年6月,贝尔斯登。也就是华尔街第五大投行宣布旗下两个严重涉足次级贷款市场的基金出现重大亏损。直到7月31日,这两只基金宣布倒闭。
7月底,欧洲涉及次级贷款的基金也开始暴露问题。德意志工业银行的莱茵蓝基金也出现巨额亏损。
2007年8月7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基于当时整体经济比较稳定,失业率上升4.4%,而石油价格则达到了历史新高78美元/桶,叠加对通胀的担忧,决定不予降息,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为5.25%。
而8月9日巴黎银行宣布冻结下属三只投资美国次贷市场因此面临亏损的基金。由于这个消息,欧洲股市迅速下跌,欧洲市场短期银行借款利率飙升。消息蔓延到北美,北美市场大银行开始囤积现金,银行拆借隔夜利率迅速飙升。
对此,美联储的应对是:指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从公开市场上收购国库证券,此举相当于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合计约注入了240亿美元的现金。
反观欧洲央行,也注入了约1300亿美元的现金。后来几天,其他国家也跟上了。
8月10日美联储宣布贴现窗口会一如既往地提供现金,试图用这样的发言稳定市场的信心。且决定再次注资380亿美元。
而欧洲央行宣布注资840亿美元。
但美联储的发言并没有取得效果,没能提振市场信心。除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发生的问题外,其他类型信贷的价值也受到影响,如第二抵押贷款、商业地产抵押贷款。
而社会及媒体的声音则跟这些金融机构不一样。
《华尔街日报》曾反对联邦以降息促进经济增长。
一些人认为一旦发生负面事件就降息,会导致投资者有依赖性。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但也有一些正从事次级贷款相关业务的专家亲历其中,极度忧虑。
由于次级贷款市场信心的消失,次级贷款及相关结构化产品价格下跌。大比例持有这种产品的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一度引发银行挤兑。
这时候很多米国借贷购房者由于无法负担房贷开始出现违约。
美联储尝试推进贷款人与银行能够重新签订合约,尽量减少实质上的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