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了。
现在的确是要把一百五十万两的差额给补上,但目的是为了今后每年都至少能收上来七八百万两商税银子!
每年没有五百万两银子支应,北廷恐怕就扛不住这内忧外患的频繁打击。
每年没有七八百万两银子的岁入,偏安南方的南廷便无力运作下去。
“……”
陈子龙等人也想表态,但皇帝没问他们,大臣们也无视其存在,处境颇为尴尬。
“除此之外,朕还要宣布一件事,便是从今岁开始,南廷所辖八隅之地,农户缴税无须先行用粮食折色,可直接按征收价交粮。如若征粮价定位为一石一两,农户按此价足额交粮即可。”
大力推行“折色”是张居正那时候的事情,现在已经不太适用了。
原因就在于北方大旱,天灾频现,南方农户先把粮食折色,朝廷再用这些银子买粮……
这不是脱裤放屁么???
实际上,农户先得把粮食折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银子,缴税交的是银子,而非铜钱。
也就是农户先得被拔掉两层皮,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纳税任务。
不论是乡绅还是县官,都可以从中受益,受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太子说此策南廷可施行,而北廷则无须如此。谁能说说,太子对朕如此说,是何解啊?陈子龙!你可知晓?”
崇祯当时时问过的,只不过被那逆子给噎得半晌无语。
“……回陛下,或许是太子殿下以为南方农户交粮更多吧!”
陈子龙也不好回答想不出来,只能临时丢出个答案来搪塞一下。
“其他学生呢?谁能想出?”
崇祯又询问了他人,想来是对陈子龙的回答不甚满意。
“回陛下,学生以为太子殿下深知农户耕作不易,此举当是体恤农户!”
彭宾正愁没找到给自己洗白的机会,这下急忙搭上话了。
“学生以为北方大旱,自然无须如此!”
陈名夏也见彭宾已经开始抢答了,自己也就不能熟视无睹了。
“学生以为陈名夏所言有理!”
徐孚远闻言倒是点头,认可这个解释,毕竟陈名夏在他们一行人里,算岁数最大的,阅历自然比较丰富。
其他人也得顺势跟进,无需更多解释,就认准了陈名夏所言便可,贰臣归贰臣,这厮还是长脑子的。
“太子对朕说,北方多地已然赤野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