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灾珉易子而食,焉有粮食用来折色?莫说折色,即便是免去农户一应税费,也不见得能有转机,只能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之策,方可转危为安!”
不得不说,陈名夏一语中的,脑子倒是好使。
可就是这种人,脑子太好使了就不愿意走正道了。
通过这个问题,崇祯对彭宾与陈名夏的认识有了些许改变。
或许这两个可能成为贰臣之人倒是无须被严惩,只要自己捏其把柄,便永远会被自己所用。
崇祯在北都时也问过那逆子,报馆里皆为士子与书生,报纸又是他们所编撰,那逆子不会每时每刻都看管。
可那些儒生又为何如此听话?
崇祯是百思不得其解,否则之前也不会在廷议时,屡屡被下面的臣子给气得大发雷霆了……
太子的回答很简单,就四个字——御用文人!
但是要用好这个新名词,要有所准备才行,不然这些人也会变成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
首先,在筛选时,就要选那些立场与见解跟自己差不多的,性情品德又靠得住的,这便是驸马巩永固的份内之事了。
其次,要懂得这些人渴望得到甚子,你不给人家想要的,让人家满足你想要的,这可能么?
这些人不是木头、石头,跟其他人一样,也希望名利双收,文章署名便可出名,月入不错便可丰衣足食。
无需提供太高的待遇,只需比寻常士子好一些,每周可以下馆子打牙祭,这些人就对你百依百顺了。
这是前面两道门槛,算是双保险,但这还不够,后面还要做好,方可高枕无忧。
印刷厂是有厂卫监督的,报馆每天都会先把印好的样稿送到东宫,由太子来亲自审核。
最后,如果真的出事了,需要按流程核查,要查明到底是无心行事,还是有意为之!
崇祯看着彭宾与陈名夏,忽然觉得将此二人收为自己的御用文人似乎不错。
将其安插到礼部去,就放在新组建的《大明日报》编撰组里当差。
理由嘛,很简单,此二人出自那些团伙,自然亦了解那些团伙之观点。
如此一来,便可以撰写文章,予以驳斥了,这岂不事半功倍?
“臣以为此策甚好!农户素来辛苦勤恳,却收入微薄,此策若能实施,则农户便可免去被盘剥之苦,对陛下感激不尽!”
次辅高弘图率先表态,他是非常了解自家情况的,前来投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