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城市”级在20年十月开始动工建造。设计上延迟了的一年时间实际上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六家造船厂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新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当海军发出了订单之后,六家造船厂一共有18座船坞同时开工建造,第一批“城市”级驱逐舰就达到了18艘,足以满足当时第一舰队的换装需要了。而这种大批量建造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大批量订购的零备件可以有效降低战舰的制造成本!
第一艘“洛阳”号在21年五月下水,八月上旬完成栖装。随即战争就爆发了,第一批“城市”级驱逐舰没有能够赶上战争初期的几场恶战,其优秀的反潜能力没有能够发挥出来。同时,帝国海军下达了第二批紧急订单,要求六家造船厂必须在21年年底提供第二批“城市”级驱逐舰。
到21年年底,第二批18艘“城市”级驱逐舰交付使用的时候,海军针对驱逐舰本身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南京造船厂尽快拿出改进方案来。22年初,改进设计完成,接着,第三批“城市”级驱逐舰就按照改进后的设计建造。因此,也有人将后面的成为“新城市”级驱逐舰,只是帝国海军并没有做这么详细的级别划分。
改进后的性能参数:标准排水量2900吨,满载排水量3400吨。尺寸:长125米,宽12米,吃水4.1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55000马力,最高航速34节,18节时最大航程7000海里,持续作战能力40天。武备:3座双联装155毫米主炮,4座80毫米高射炮,8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机关炮。战舰中部设置两部五联装540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备弹10枚。舰尾深水炸弹投放规减少一条,深水炸弹共备弹120枚。另外,在丙炮塔与乙烟囱之间增设一衍架桅杆,预留了安装雷达的位置。为此,舰体内部舱室布局也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增加了雷达操作室,并且增设了一个小型舰队司令部,可以容纳25名舰队参谋军官。
这才是“城市”级的最后设计。从改进的变化上来看,驱逐舰的鱼雷持续作战能力被降低了一些,续航力,持续作战能力都被削弱,加强了防空能力,提高了深水炸弹的储备数量。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安装雷达的位置。后来,帝国海军用“城市”级驱逐舰充当雷达哨舰,在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性能上来看,“城市”级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其速度了。当时,其他列强的驱逐舰,特别是日本的驱逐舰的速度都在35节以上,甚至有的超过了3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