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区别?
周王朱肃更是脸色苍白。他的王爵被建文帝所废时,最初是流放到云南蒙化,品尝了“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的可怕滋味。想起当日的窘迫,朱肃不禁打了个寒战。
然而,不管脸色多么难看,不管心里是怎么腹诽,朱肃和朱傅仍然异口同声说道:“皇上圣明。”
朱棣徐徐说道:“皇考分封诸亲王,为的是藩屏国家。不过……”
所谓的调查不过是里头撒土,迷外人眼罢了。但调查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处理决定究竟是什么,却是由朱棣一言决之。听到“不过”两字,周王和齐王全都心跳加速,两人眼巴巴地盯着朱棣,生怕朱棣接下来会说出什么不利于他们的话。
“诸位是皇弟,自然能够尽心尽力地屏藩帝室。而朕的儿子和诸位的儿子只是堂兄弟,血缘关系就远一些了。皇帝和继承诸位亲王爵位的后代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血缘关系会越来越淡薄。那时,诸位的后代还能象皇考设想的那样,尽心尽力地屏藩帝室吗?”
周王和齐王立即信誓旦旦地为后代担保,一个劲地赌咒发誓,希望能够打消朱棣的顾虑。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着朱肃和朱傅,知道他们并没有明白自己的心思。其实,朱棣说这些话是为了将皇室贵族的世袭罔替改为减等继承作铺垫。
明朝体制的弊病很多,皇室供养制度便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大封皇子的同时,也采取措施提防藩王割据而威胁中央集权,所以虽然诸王分封各地,拥有王爵的称号,但是在藩府之外,没有封地和臣民,不得干预地方事务,即所谓“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永乐大帝通过靖难手段登上大宝后,为了防止弟弟们以自己为榜样,不仅逐步剥夺亲王的军事指挥权,还找借口减少亲王们的护卫,并进一步限制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动。
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在整日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中,晋王朱杢的庶四子庆成王朱济炫的嫡孙朱钟镒的表现颇为不凡。朱钟镒本人有妃妾24人,共生44个儿子,加上女儿多达100多人,接下来,孙子163个,再接下来,曾孙更是多达510个!据《皇明盛事》记载,还有一位庆成王生的儿子更多达100人,除长子世袭封王外,其余99人都封镇国将军。每次家族聚会,同父兄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