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最先研究多管火枪的是明朝,而最先发明多管火枪的则是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在驻守蓟镇的时候,针对蒙古骑兵喜欢面突和游击的问题,特意发明了多管火枪“五雷神机”。
这种多管火枪有三眼、五眼、七眼等制式,能提供密集火力,最远射程一百二十步,但有效射程只有五十步,是压制蒙古骑兵的利器。
五雷神机使用时,一般以二人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
每根枪管的枪口上都有准星,转瞬之间,可轮流发射,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左轮手枪。
它在对抗蒙古和抗倭援朝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出名的一战便是平壤之战,当时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率日军主力负隅顽抗,被浙兵所使用五雷神机击中受伤,导致李如松一举攻下平壤城。
至于迅雷铳是五雷神机的改良版,由晚明火器专家赵士桢发明。
该铳身上装五个铳管,士卒使用它后,每发一枪后转动七十二度,以此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
除此之外,铳管上配有铁质的圆牌作护盾用,可以阻挡一些流矢。
在五管迅雷铳研制成功后第四年,赵士桢又发明的改进型的“迅雷铳”,这次改进过后,最大可达十八管。
改进成功后,赵士桢在万年再次改进出了可以连发二十八至三十八弹的迅雷铳,不过这种多管迅雷铳如赵士桢所研制的鲁密铳、掣电铳、火箭溜等火器一样,并没有得到财政疲惫的万历朝廷支持。
毕懋康在拿到《手摇机关枪》的课题图纸和原理后,当即便把赵士桢的《神器谱》拿来,并根据原理一点点的磨合研发。
从击发枪研制出来后,他便专心投入手榴弹、手摇机关枪的课题研发,但不管怎么样,都不是很如意。
“难题在哪?”
王徵看了看毕懋康研制出来的手摇机关枪,不解的询问,而毕懋康则是对旁边的博士道:
“装弹,先展示一番。”
“是”七八位博士闻言,当即开始将放在不远处的一个纸质子弹拿了过来。
这种头部使用弹头,后面包裹油纸的子弹被一一填充进入这十八管的手摇机关枪枪管内。
随后毕懋康示意王徵远离,而几名博士将一根装填子弹的枪管对准了撞针后,便拿起木哨吹响了起来。
“哔——”
刺耳的木哨声传遍军工研究所,在二百步外,几名博士开始从角落走出来,将木牌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