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的一力坚持,牛庄大捷的战果分给了牛庄守军许多。这让魏光焘与李光久感激之余,又对冯华有了更多的好感。
冯华谦恭又不失自尊,文雅而又举止有度,再加上义勇军的英勇善战,彻底改变了两人对吉军的那点儿不好印象。交谈中,他们每每为冯华犀利的言谈、新奇的思路以及卓绝的见解所惊讶,尤其是魏光焘更是对冯华刮目相看。魏光焘少年时代没少接受他那族祖父的熏陶,对魏源编著的《筹海篇》、《圣武记》、《海国图志》已经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对“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制造轮船、火器与练兵之法,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厂的“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观点,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心目中已经认定这个年轻人当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李光久虽然对这些话题不甚感兴趣,但对冯华指挥的浪子山、青苔峪、鞍山驿和狼岩寨几战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也感到十分佩服,对这个年轻人亦是称赞有加。冯华留给他们二人的良好印象,为日后冯华和义勇军正式走上政治舞台建立起了一个坚固的基石。
坐在旁边的王英楷一直没都有插话,只是静静地听着,越听下去心中越发的震动不已。本来从听到民间对冯华的传言后,他就极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英雄,直至见面越发生出惺惺相惜之心。他也是极为自负的人,平日虽不敢与管仲、乐毅相比,却也觉得自己文武全才,如今听了冯华一番清晰透彻的议论,自觉相形见绌。这王英楷也是条光明磊落的汉子,看到冯华如此人材不仅没有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反而对冯华更加钦佩不已。
义勇军在青苔峪、鞍山驿的两仗打得都极为精彩,而牛庄一战更是堪称中日开战以来的大手笔。在日清战争中绝对可以说空前绝后,战果辉煌。辽河平原战役日军一招失手全盘皆输,先是第五师团丧失了会攻鞍山的最佳时机;尔后第九混成旅团又在牛庄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致使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失去了再次发动战略性进攻的能力;姗姗来迟兵临鞍山城下的第五师团,在得到第九混成旅团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后,不得不从鞍山城外撤退;而进攻营口的日军第一师团得到牛庄惨败的报告后,也全军退回了盖平。
冯华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东北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因这几场战斗的胜利,真正偏离了原来的历史轨迹,而战争的结果最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却仍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