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六章 观海楼谈兵(5 / 6)

血淬中华 大风 5117 字 2021-06-06

而吴大澂更是为吉林防军出了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说起吴大澂与吉林防军的渊源,那还得从1880年春天谈起。吴大澂跟随当时的吉林将军铭安办理边防,此时正值中俄关系紧张,东北边疆危机之时。吴大澂针对边防废弛,边地空虚的状况,与铭安联名奏请在吉林建立防军,并采取了自制新式火药、移民垦荒等种种防俄措施,可以说吴大澂就是吉林防军的缔造者之一。

吴大澂摸着他那两撇胡须,笑吟吟地说:“子夏年轻有为,可喜可贺!十年前,与法兰西在谅山交战,我曾奏请皇上,请准率领吉林防军三千赴滇、桂迎战。如今子夏的三千防军连战连捷,打得倭寇屁滚尿流,为我大清国扬眉吐气啊!”

冯华以前只知道吴大澂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金石学家,并不知晓他建立吉军、加强边防,以及与沙俄会勘边界,据理争回被侵之珲春黑顶子地区和反对立约将澳门归葡萄牙管辖等一系列政治活动。听了这些往事,他不禁肃然起敬,站立起来重新施礼:“晚辈曾有幸拜读过恒轩(吴大澂的号)公的关于考释古文字、权衡度量制度的大作,实在使晚辈受益不浅,但晚辈更敬仰各位前辈的爱国之举!”说着向在座几人深深一躬。几个老头嘴上谦让着,心中却不无得意。

只有吴大澂心中有些奇怪:自己的这些东西他是几时得见的?嗯,或许是在哪里看到的只言片语吧?虽然疑惑,倒也没有深究。

要知道吴大澂的几部著作,大多是他甲午战败、革职后,赋闲在家时整理成书的。来到异世后,冯华处处小心生怕不小心暴露了兄弟三人的身份,可此刻一时激动之下还是露出了一丝破绽。后来冯华反省自己的言行时,才猛然发觉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漏洞,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过后他一再告诫自己今后说话一定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得意忘形。

在座的几人都是主战派,刘坤一是更是湘系的元老,他本就对李鸿章多有不满,曾多次指责其避战求和的政策;而吴大澂在战争爆发后,也是激于义愤主动慷慨请缨,率湘军三万人赴辽抗日,所以众人才能谈得如此投机。

说起来或许让人感到奇怪,像魏光焘虽然与冯华相处的时间不长,年龄上也有差距,但却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有冯华和义勇军驻在牛庄他的心里异常踏实,现在包括李光久在内都已从心里上开始把义勇军看作自己人,并视为可以依赖的长城。

冯华对于刘坤一所说的,立即上奏皇上为自己请功之事并不十分在意。他心中高兴的是:终于看到历史开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