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自己的意图并不清楚,但他还是很客气的把冯华和李九杲二人让进了总办室。
严复的办公处简单而又极有条理,满屋子的书报、纸墨折射出这位学者的日常生活,书案上半开半合的放着几本书和几张写满字的纸。在书案前的椅子上坐下,冯华扫视了一眼案头的那几本书,发现竟然都是英文原版书。仔细的辨认了一下,英国赫胥黎的哲学巨著《进化与伦理》一书赫然就在其中。
英文版的《进化与伦理》冯华当然没有看过,但是严复根据该书翻译的《天演论》他却知道的很清楚。《天演论》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对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敲响了时人救亡图存的警钟。冯华这次来拜会严复一方面是很看重他的学识,想亲自聆听一下他的教诲,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严复的维新思想将会在他日后的变革实施方略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冯华在殚精竭虑解决完自己兄弟几人的生存问题后,考虑最多的一点就是如何才能在这个动荡不定的时代,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他知道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使变法图强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因为封建守旧势力依然非常强大,整个社会的思想也并没有真正得到解放,所以贸然提出全面改革是绝对行不通的,“百日维新”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都在思想和精神上为改革变法提出了自己的多方面依据,但真正能打破人们僵化思想的还是严复所宣传的进化论。由于他在维新思想家行列中对西学认识最深、对旧学因袭最轻,因此严复的见解才是维新运动精神实质之所在。
“严先生难道正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冯华故作诧异地问道。
这个临榆镇总兵冯华居然识得英文,而且还知道赫胥黎和他的《进化与伦理》,真是太令人意外了!听到冯华的问话,严复惊奇极了,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不要说知道赫胥黎和《进化与伦理》这本书,就是会英语的人也没有多少。
“喔,没想到冯总镇竟然也知道这本书,不知你对此书有何看法?”已经越来越对冯华感兴趣的严复并没有直接回答问话,而是有些考究似的反问回来。
凭着自己对《天演论》的了解和多出严复一百年的知识见解,早就有所准备的冯华稍微客气了一下便侃侃而谈:“学生只是粗读了一些,其中有理解不透的地方还请先生指正。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根本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