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振奋人心,但并未能给倭寇海军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影响。即便倭贼放松封锁也只能是暂时的,一旦他们对此做出调整,台湾面临的形势依然极为严峻。”
“难道这满朝文武就没有人能够想出个好办法吗?”珍妃充满希冀地问道。
“上次军机议事时,文廷式曾经提出一个化整为零的办法,把用大吨位船只运送改为小吨位、多船只运送。这样,总会有船只躲过倭贼的拦截,到达台湾。”
光绪的语调仍是很低沉,珍妃倒是有些兴奋:“好啊!虽然还是有损失,但是有能够过去的,也是聊胜于无啊!”
光绪摇摇头:“可是,朕问过闽浙总督魏光焘,这个办法总得明年开春以后才能够行得通。”看着爱妃不解的目光,光绪接着说道:“魏光焘说,目下台湾海域正直东北季风期,风大浪急,较小的船只难以渡海。”
珍妃失望地“哦“了一声,看到皇上仍是眉头紧缩、心事重重,不禁怜惜地说道:“皇上,形势是不乐观,可您也别急坏了身子。依臣妾看,翁师傅见多识广,您不如听听他有没有好办法。”
看着珍妃与自己一同焦虑着急,光绪心下感动,握住伊人的玉腕,用带有歉疚的语气说道:“可惜朕没有福气做个太平天子,让你无忧无虑的生活,却要整天陪着我着急受累!”
珍妃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光绪拦住:“文卿,你还是休息一会儿吧!朕要去养心殿御书房等候翁师傅,解决台湾的弹药输送问题刻不容缓呀……”
翁同龢来到养心殿,看到光绪的脸色极为难看,不禁大惊失色:“皇上可是龙体不适?要不要宣太医进宫?”
光绪摆摆手:“哪里是身体不适呀,是心里有病。翁师傅,你可知又有一艘给台湾运送军火的船只叫小鬼子给炸沉了?”不等翁同龢回答,他又接着说道:“邢亮虽是国家的栋梁、绝世的名将,但没有子弹炮弹,这仗怎么打?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朕现在真的是心急如焚。翁师傅,你说这可该如何是好?”
听了皇上连珠炮似的一番话语,翁同龢明白了皇上的“心病”所在,躬身跪下说道:“皇上,您先不要着急,老臣恰好有一件事关运输军火的事要奏明皇上。”
每次遇到疑难大事,这君臣、师生二人之间好像是有默契,总能想到一块儿。今天,这种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光绪不由得心里一热,上前挽起翁同龢,热切地催问道:“到底是什么事?翁师傅你快讲给朕听听!”
“皇上,刚才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造访了老臣。看来他们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