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扬说起这部分内容。
无论是孙老还是陆正和,都十分认真地听着。
好像是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
“卫星建设成本,包括卫星本身的成本,以及发射成本。”
发电卫星本身其实是非常昂贵。
单单一颗卫星,就价值超过十亿!
发射成本要略微低一些,大概在一亿左右。
“卫星方面全部加在一起,大概需要花费十二亿左右。”
张星扬面色如常地说着:
“当前,这一颗卫星作为实验型号贵了一些。
后续继续发射的成本,大概能够降低一些。”
“具体能够降低多少?”
陆正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孙洪涛有些不满地看了陆正和一眼,批评道:
“等小张说完,别老是插嘴。”
陆正和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这才重新坐好。
“小张,说说吧,能够将成本降低到多少。”
张星扬好看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说道:
“大概能够降低到九亿左右。”
“这些都是无法节省的开销。”
“固定接收端的投入要稍微低一些,大概需要三亿。”
“整体加起来,前期投入大概在十五亿。”
其实这之中,最大头的投入还是微波-电能转化器。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
受限于目前的工艺水平,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如果刨除掉这部分,其实其他的成本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
大概不到八亿。
“那这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本?”
陆正和还在皱着眉头在心里盘算,孙洪涛直接问道。
孙老知道,张星扬肯定是计算过的。
“以目前的电价计算,完全体的电力卫星,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回本。”
张星扬略微心算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
十年。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能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投资周期。
但是放在新能源领域。
这个时间,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短。
以风力发电为例,一台装机容量为7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的回本时间。
在二十年以上!
太阳能电站的平均回本时间要短一些。
但是也普遍在十年左右。
现如今,看起来明显投入更加巨大的太空发电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