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作揖道:“太孙,尽管燕嫡次子煦犯了怒,但他文韬武略皆有才干,加之精通看山点矿的本事,放他出京无异于放虎归山。”
“好了!”朱允炆罕见的对自己的恩师黄子澄发怒,他打断的同时起身走到二人面前质问道:
朱高炽三人将目光放到了平淡处理奏疏的朱元璋身上,却见他不紧不慢的抬头,只是片刻便扫视了众人。
毕竟要不是他父亲将自己母亲扶正,那他也属于庶子。
如果他大哥朱雄英还活着,又或者常氏所生的朱允熥也能展现不俗能力,那太孙这个位置是无论如何都落不到他头上的。
他垂下眼帘,说出了朱允炆的想法。
对于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朱允炆比所有人都了解。
“如果明年的夏税和秋收能将‘以钞抵税’的范围增加到常州、镇江二府,那庙堂上便是东宫独大了。”
朱高煦的能力如此,放他回北边就是放虎归山,更何况朱允炆想要削藩的心思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种时候要做的就是剪除藩王羽翼,控制其子嗣。
在他没有出现在,自家爷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驳回自己的意见,甚至为了不让二人起矛盾,特意将多年不肯动的陈粮贩卖来照顾自己。
让朱高煦回北平,这种话谁都可以说出来,可以是徐辉祖、也可以是他郭英,甚至是远在北平的朱棣,但唯独不能是朱允炆。
“不过朝廷赏赐不久,这西阳哈便叛离出走,如今盘踞在前元肇州北部的河谷平原一带。”
按照,四府人口四百七十余万,懂文识字的人更是多达数十万。
“以陛下对燕嫡次子煦的种种行为看来,恐怕这燕嫡次子煦还会在南京再待一段时日。”
因此在说出要朱高煦离京的话后,朱允炆便一直盯着朱元璋,试图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
武英殿内的矛盾,在朱允炆坐下后结束。
“武英殿的奏疏不用管它,寒冬将至,那西阳哈想来还会入寇,等到了下次入寇,你们一并上疏。”
朱元璋越是袒护朱高煦,朱允炆就越想要朱高煦离开,哪怕撕破脸皮。
这样的道理,不止是郭英明白,朱元璋更是清楚,所以在他放下茶杯后,他才看向郭英:
“臣从十八岁时就跟随您左右,如今已经是四十一个年头了。”
感受着身后没有动静的二人,朱允炆转过身来看向那名正六品官员:“齐主事,你以为若是将燕嫡次子煦放出,应该如何做?”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