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44章 天不遂人愿(4 / 6)

少。

总结而言就是:在今天,闹出这出‘太仓储麦有变’的纰漏之前,刘荣推动宿麦为汉家第一主粮一事,还没有被哪怕一个人找出‘不如粟’或不如其他主粮的缺陷。

明白了这些,再来说这件事儿只能借人之口,而不能由刘荣直接说出口,也就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了。

——借人之口,尤其是借专业人士之口,刘荣可以说:啊?是这样的吗?

朕不知道啊!

朕和大家都一样,还以为粮食都是一样的,粟能存十几二十年,麦肯定也可以!

谁知道这麦这么特别——非但特别好吃,还特别难储存啊?

可若是刘荣主动说:朕知道了,肯定是麦不好储存;

那事情就大条了。

——你早干啥去了?

——知道不好存,你还推行以麦作为主粮?

“嗨……”

“也怪朕没早些想到这一桩……”

直到今日,刘荣才从尘封的前世记忆中,隐隐约约摸索到了一部分片段。

——粟,作为华夏封建时代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后世新时代沿用的主粮,可谓是极为特殊。

相比起稻,粟对于灌溉量并没有太大的要求;

相较于麦,粟又对仓储没有过分精细的要求。

只要有灌溉,粟就能长起来!

至于施肥、除草、除虫之类,并不影响粟能否生长、结果,而是只会影响产量。

可以说粟,是华夏农业史上,出现过的所有主粮级作物当中,种起来最省事儿、最省力气,同时又是种植成本最低、产量相对最高的那个。

不是说粟的产量,就真的比稻、麦等后世人耳熟能详的主粮更高;

而是说在同等气候、条件,以及同等土地肥力、同等耕作精度下,粟的产量最高。

或者应该说,粟最不受外在因素影响,产量上限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主粮,但下限却极高。

——在如今汉室,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还保留着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

某些极个别懒汉,更是能做出春天往田里撒一把种子,等到秋天才第二次出现在田间坐等收货的奇葩事。

可粟,还真就能长得起来!

且不说产量——春天撒一把种子,一直到秋收都不管不问,单靠雨水灌溉,还真能长得出来、结的出果!

而刘荣推动宿麦,即冬小麦作为主粮,其实考虑到的是宿麦产量更高,面食的营养价值也更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