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学习儒家经典。
征请数百名汉族士人为官治理朝政。
经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北魏王朝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不断增强。
拓跋焘指挥北魏铁骑先后灭掉大夏、北燕、西凉,使喧哗纷扰达一百二十余年的北方重归统一,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东晋明帝时期
正在打着五禽戏的司马绍叹口气。
永嘉之乱后,跟随司马氏南迁的大族都是与皇室最亲近、地位最高的世族。
那些留在北方的世族日子也不好过。
就算以坞堡自守,那也是有的守得住,有的守不住。
最后也只能与胡人合作。
“唉,一切都是为了家族,都是为了活下去。”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平城,
市口处一大片绵延不断的血迹,述说着此处曾发生过什么。
公元439年,三朝元老崔浩奉命编修北魏国书
公元450年七月,因国书揭露北魏拓跋族“国之丑恶”,三朝元老崔浩及其家族,以及与崔氏联姻的其他北方望族,被满门抄斩,牵连者多达三百余人。
史称“国史之狱”。
在这次打击中,许多北方世家大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拓跋焘本想通过撰写国书褒扬鲜卑的光辉历史,却最终为了平息鲜卑贵族的怒气,诛杀了汉人四大家族,再次激化了汉族和鲜卑之间的矛盾。
汉化失败的拓跋焘就如大雾草原上的雄鹰,找不到方向。
南梁武帝时期
刚刚用过素斋的萧衍嘲弄一声:
“史家素有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良史传统。”
“自己屁股干不干净,你们这帮胡人心里是一点数都没有啊。”
大唐,
“阿耶这?”
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世民无奈道:
“拓跋焘的汉化倾向引起了鲜卑贵族元老的不安,汉人大臣权力的扩张也造成了他们的疑惧。”
“编修国史,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拓跋鲜卑进入中原以中原文化正统自居,自然希望用国史的形式记录自己辉煌的历程。”
“鲜卑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依靠口耳相传。”
“那用文字记录北魏国史,必定要任用既了解鲜卑历史又效命于朝廷的汉族士人。”
李世民脸色怪异。
“但记录史书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