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零六章:丁随地转·摊丁入亩(5 / 6)

调仁政,最终让这件事拖之又拖,难题就留给了雍正。】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突然有了一种感同身受。

“雍正也是个收拾烂摊子的好手啊。”

就康熙留下的这些坑,虽不多但个顶个的深。

刘弗陵把过往的皇帝排了一遍,若是换了其他皇帝面对这种局面只怕早就被埋死了。

有这能力的没这心。

有这心的没这能力。

有心有力的没这铁面无私的性格。

有心有力且铁面无私的……

凤毛麟角。

……

【雍正的性格是,凡事不做就不做,做就做出个样子。】

【在讨论这个棘手问题时,大臣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各说各有理。】

【反对者提出,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已经剥夺了富人的特权,若是再强行推广丁银随田地的政策,会引起他们的反抗。】

【而直隶巡抚李维钧站出来,直接戳破窗户纸,人口增加,无地贫民为逃丁役而逃亡的人数不断增加,推行丁随地转,有能力交纳的人家自然不会同意,户部也肯定会按照陈规办事。】“

【雍正于是命户部再议,户部立刻懂了皇帝的决心,表示同意。】

【雍正命李维钧详细制订完善的计划,一定要做到对国课无损、对黎民有益,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

{我对比了一下资料,当时不同意的人提出的意见主要有三种。}

{一是亩有大小,按亩分摊,并不平均。}

{这种说法还真不是无的放矢,清代的土地亩数制度,基本沿用明代。}

{《明史·食货志》载:“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

{清顺治十二年(1655)户部铸弓颁行天下,“凡丈地,五尺为弓,二百四十弓为亩”}

{这里的“弓”和明代的“步”同一含义,故统称为“步弓”}

{当时清代的实情是,北方的通用亩,面积一般比官制亩大。}

{而南方各省因为种植水稻,土地效益大,亩产量高,统治者为了榨取更多的赋税,对亩的计算是很苛刻的。}

{例如:“吴中六尺为一步”,朝廷规制是“五尺为一步”——表面看,江南地区的亩制大于官亩,对百姓有利。}

{其实不是,因为江南地区的“尺”是苏尺,一尺只有户部尺的八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