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清净入门:《道德经》中的静心之道(1 / 2)

清净入门:《道德经》中的静心之道

在繁华都市边缘,有一座名为“清晖书院”的古朴建筑,青瓦白墙在梧桐树影中若隐若现。22岁的淼站在书院门前,手中攥着母亲临终前留下的泛黄《道德经》,扉页上“致虚极,守静笃”的墨迹早已晕染,却像刻进她心底的烙印。

三个月前,淼还是个在互联网公司996的“社畜”,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整日处于焦虑与疲惫之中。直到母亲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离世,这个打击如晴天霹雳,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与痛苦之中。整理遗物时,这本《道德经》从母亲的箱底滑落,同时掉落的还有一张字条:“去清晖书院,找明心师父。”

推开斑驳的木门,一股檀香裹挟着古墨气息扑面而来。淼穿过回廊,来到一间静室。屋内,一位身着灰色道袍的老尼正端坐在蒲团上,双手抚琴,琴声空灵悠远,似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待一曲终了,老尼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慈祥地看着淼:“你来了,淼。你母亲与我曾是同窗,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明心师父示意淼在对面坐下,将那本《道德经》轻轻放在案上,说道:“世人皆知《道德经》是哲学经典,却不知其中蕴含着最纯粹的静心修行之道。你可知‘致虚极,守静笃’的深意?”

淼摇摇头,眼中满是迷茫。明心师父起身,带着她来到书院后的小竹林。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你听,”师父轻声说,“风动竹响,这是自然之音。若心不静,便会被这声音扰乱心神;若心能静,这声音便成了天籁。修行,便是让心回归清净。”

回到静室,明心师父翻开《道德经》,指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段:“水,至柔至净,能包容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人若能如水般,放下执念与欲望,心自然就静了。”说着,师父取来一个陶碗,倒入清水,又滴入一滴墨汁。墨汁在水中扩散,清水渐渐变得浑浊。

“这墨汁,就如同我们心中的杂念。”师父说,“当杂念涌入,心便不清净。但你看——”她不再搅动,静静地等待。随着时间推移,墨汁慢慢沉淀,清水又逐渐恢复了澄澈。“只要我们让心安定下来,不被杂念左右,心自会恢复清净。”

淼开始跟随明心师父学习静心修行。每天清晨,她都会在竹林中练习站桩,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排除杂念。起初,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工作中的琐事、同事的纷争,以及母亲离世的痛苦。但每当这时,她就会想起《道德经》中“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教诲,努力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