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群峰之间,算不上和睦,甚至是貌合神离。
自己想要在京州这块土地上,真正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来自上层的明确支持,或者至少是默许,阻力将会难以想象。
工作想要顺利开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这,还不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他而言,最核心的挑战在于,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接手这具身体和这个身份不过短短时日。
根基未稳,人脉稀薄。
在这个敏感时期,绝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像某些穿越者前辈那样,迫不及待地开始拉帮结派,构建自己的势力版图。
那样做太过扎眼,也太过危险。
一旦引起有心人的警惕和反扑,很可能在新位置上还没站稳脚跟,就先一步遭到无情的清算。
当务之急,是蛰伏。
是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建设上去。
是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堵住悠悠众口。
是用发展的成果,来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包括来自上层的认可。
只有这样,他的改革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夜色渐深。
赵立春回到了赵家。
没有片刻休息,他径直走进了书房。
灯光亮起,映照着他年轻却沉稳的面庞。
他摊开稿纸,拿起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开始奋笔疾书。
《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国有体制企业改革》——这个标题,他早已在心中酝酿了无数遍。
今天在会议上的即兴发挥,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这份计划书的腹稿,确实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现在,他需要将那些思考,那些策略,那些数据,一条条,一字字,清晰、准确、有力地落在纸上。
他写得很专注,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这份计划书,将是他向省委,乃至向更上层递出的投名状。
也是他撬动京州这盘棋局的关键杠杆。
必须字斟句酌,既要展现改革的决心与魄力,又要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窗外,夜凉如水,星光稀疏。
赵立春停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投向深邃的夜空。
京州的局势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王山书记的态度看似缓和,但未必就代表了完全的支持。
陈岩石这样的老同志,绝不会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