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9章迷宫深处的微光(2 / 3)

析试图找出其中的破绽。但论文作者显然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其论证过程严谨得几乎滴水不漏。

她感到一丝烦躁。这篇论文并没有否定混沌的风险,反而像是找到了一种驾驭它的方法?

紧接着,更多类似的研究映入眼帘。有将混沌理论与机器学习结合,用于改善神经网络权值初始化的;有利用混沌序列的伪随机性和遍历性,来设计更高效的加密算法或安全哈希函数的;甚至还有研究将混沌动力学模型应用于模拟金融市场波动或生物种群演化,并取得了与现实数据高度吻合的结果。

这些文献不再将混沌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像对待一种特殊的、蕴含着独特能量的工具。它们承认混沌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但更着迷于其潜在的、能够打破常规、激发系统产生新奇行为的创造性。

苏晚晴感觉自己像是走在一条分岔路上。左边是她熟悉的、铺满了稳定性、可靠性基石的大道,通向一个可以预测和掌控的世界。而右边,则是一条蜿蜒曲折、充满了未知迷雾的小径,路标上模糊地写着潜力、颠覆,但也可能随时通向悬崖峭壁。

她一直毫不犹豫地选择左边。但现在,那些右边小径上传来的、隐约可见的微光,却开始让她无法忽视。

她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胃部的空腹感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带来的肌肉僵硬感,此刻都变得异常清晰。她看了一眼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她本该感到满足的——她已经搜集到了足够多的负面证据,足以写出一份极具说服力的报告来反驳江屿。但不知为何,她心里却并没有预期的那种大功告成的轻松感,反而像是被一块更大的石头堵住了。

那些成功驾驭了混沌的研究,像一根根细刺,扎在她构建的逻辑壁垒上。

她鬼使神差地,再次打开了那个被她命名为“Temp_Trash”的文件夹,点开了江屿发来的那个PDF草稿。

这一次,她的目光不再仅仅是寻找错误和漏洞。她尝试着,将下午看到的那些前沿论文中的某些思想——比如参数自适应、混沌映射选择、混合策略——与江屿草稿里那些跳跃的公式和奇怪的函数名进行比对?

当她看到江屿在伪代码中,为一个关键的扰动因子设定了一个随迭代次数非线性变化的、类似于Logistic映射的更新规则时(虽然他没写明推导过程,只是简单地写了个Factor=ChaosUpdate(Factor,Iteration)),她的呼吸几不可闻地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