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也是很远的,所以他保持中立。孙策此刻据守江东,所以暂时构不成威胁。
局势到此刻已经非常明朗,本身曹操征讨完吕布之后,就已经把土地接到了袁绍的南方疆土之上,就算袁绍再怎么没脑子也该想到曹操下一步的计划。
不过对于这场战斗,不同的历史研究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最官方的划分方式是下面的“四段划分法”。
第一阶段因为常常打仗,而且打得不分胜负,所以我们简单记述为四个字:交锋阶段。
在交锋阶段的时候,是袁绍先动的手。时间是在建安五年(200年)的二月,袁绍先行进兵黎阳,而且这一下就把黎阳据为己有,所以袁绍的大本营在黎阳扎下了根,而且这个时候袁绍大本营里面的顶尖人物颜良,率先头部队进攻白马,然后另一位顶尖人物文丑进兵延津,但是重点在于拿下白马。
四月,只有三千守军的刘延招架不住,向驻守在官渡的曹操发出“鸡毛信”(当时也就只有这么简陋的通讯方式,这儿又不是长城,哪能破坏环境的烧一把狼烟),曹操想要援救白马,但是荀攸却要他用声东击西的计策进军延津。
曹操哪能不明白荀攸的计策,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做出包围袁绍后方的样子。袁绍上当了,他立刻派人分兵去救援延津。曹操带领人马大张旗鼓的向北挺进,在延津附近突然带领一小堆轻骑兵突袭白马,颜良仓促之间不知如何应对,关云长此刻找到了颜良所在地,手起刀落,颜良被斩于马下,白马的围堵最终解决了。
其实在三个月前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董承衣带诏事件”,这件事情我打算在第六本书中为大家解释一下,请大家耐心等待。
可以说颜良被关羽砍死这是确有其事,因为当时的关羽正在曹操的军中,但是文丑的死不能归功于关云长。
白马之围解决之后,曹操料定袁绍不会善罢甘休,也一定会拿白马的老百姓出气,也就是屠城。
于是曹操为了保护百姓带着白马的百姓向西走去,走到延津南面的时候,曹操的军队和袁绍的大军相遇,当时曹操的军队在高坡上面,袁绍的骑兵杀了过来。
哨兵此时也不靠谱起来,一个哨兵前来报信:敌人那边来了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这个骑兵又开始报告:骑兵更多了,数都数不清。
曹操发令道:“都不要报告了,现在队伍解鞍放马,原地休息。”所有将领都目瞪口呆,说敌人来了那么多,从白马运回来这么多的辎重,都摊在路上,还是先运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