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说道:“这么好的诱饵放在路上多好啊!运回去可惜了了。”过了一会儿,刘备和文丑率领骑兵追了上来,两位主将没有动作,但是士兵们看到丢在地上的粮草辎重,纷纷下马去抢。
曹操看到退敌的时机到来,索性一声令下,鼙鼓声号角声响彻云霄。六百铁骑从高坡上冲了下来,顿时打的袁绍的军队满地找牙。
这一次,袁绍的部将文丑死于乱军之中,虽然不知道是谁杀的,但是肯定不是关羽的功劳。文丑被杀之后,刘备逃之夭夭。于是在曹军欢度胜利的时候,关羽却封存了曹操所有的赏赐,留下了一封书信,悄悄离开了曹操的营帐,寻找他的那个武功不及他,但是哭功厉害的哥哥去了。
初战告捷之后的曹操,当然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自己虽然获得了小胜,但是实力不如袁绍。所以他退守官渡,并放弃白马和延津。
大家可以去找一下东汉末年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到,退回到官渡,即可以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同时又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将敌人引入自己的地盘,从而关门打狗。
敌人一旦深入,补给线就会拉长。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就是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为什么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会得到胜利。
其实主要原因在于东西两个有力国家的攻击,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老大,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
日本陷入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当然最突出的还是第十八集团军的第八路军)军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东条政府竟然做出了一个非人类的决定——攻击瓦胡岛,偷袭珍珠港。
这样日本就被东西半球的两个国家牵制住了。同理,德国也一样,德国被南北两个半球的兵力牵制住了,苏联的寒冰射手们围困住了德意志的精锐部队,而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的吃紧让他们还得援救这个同盟军,哪有不败的道理!
当然袁绍这一次也犯了很大的错误,补给线一拉长,战争成本就会增加,胜利可能性就压缩了。
在白马和延津作战,那是在别人地盘上叫板。如果退守官渡,曹操采取了“敌进我退”(实际上是由毛爷爷总结出来的这四个字)的战术。
曹操是很务实的,袁绍是虚荣的,所以袁绍没有看清楚对方的用意就开始全军挺进了,可怜的白羊座!
好了,这一讲讲得有点多,所以大家要好好消化,下一讲我们就来讲一下战斗的转机。
请看下讲:历史的决定战役(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