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章(3 / 4)

传声之起调、断腔、顿挫

起调

唱法之最紧要不可忽者,在于起调之一字。通首之调,皆此字领之;通首之势,皆 此字蓄之;通首之神,皆此字贯之;通首之喉,皆此字开之。如制丝者,引其端而后能 竟其绪,此一字乃端也。未有失其端而绪不紊者。人但知调从此字为始,高则入某调, 低则入某调,七调从此而定,此语诚然,不知此乃其大端耳。其转变之法,盖无穷尽焉 。有唱高调,而此字反宜低者;有唱低调,而此字反宜高者;亦有唱高宜高,唱低宜低 者;有宜阴起翻阳者;有宜阳起翻阴者;亦有宜先将此字轻轻蓄势,唱过二三字,方起 调者。此字一梗,则全曲皆梗;此字一和,则全曲自和。故此一字者,造端在此,关键 在此。其详审安顿之法,不可不十分加意也。

曲情

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 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 同,使词虽工妙,而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 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然此不仅于口诀中求之也。<乐记>曰:凡音之 起,由人心生也。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 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故必先明曲中之意义 曲折,则启口之时,自不求似而自合。若世之只能寻腔依调者,虽极工亦不过乐工之末 技,而不足语以感人动神之微义也。 乐府传声之起调、断腔、顿挫

起调

唱法之最紧要不可忽者,在于起调之一字。通首之调,皆此字领之;通首之势,皆 此字蓄之;通首之神,皆此字贯之;通首之喉,皆此字开之。如制丝者,引其端而后能 竟其绪,此一字乃端也。未有失其端而绪不紊者。人但知调从此字为始,高则入某调, 低则入某调,七调从此而定,此语诚然,不知此乃其大端耳。其转变之法,盖无穷尽焉 。有唱高调,而此字反宜低者;有唱低调,而此字反宜高者;亦有唱高宜高,唱低宜低 者;有宜阴起翻阳者;有宜阳起翻阴者;亦有宜先将此字轻轻蓄势,唱过二三字,方起 调者。此字一梗,则全曲皆梗;此字一和,则全曲自和。故此一字者,造端在此,关键 在此。其详审安顿之法,不可不十分加意也。

断腔

南曲之唱,以连为主。北曲之唱,以断为主,不特句断字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