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一字之中,亦有断 腔,且一腔之中,又有几断者;惟能断,则神情方显,此北曲第一吃紧之处也。而其法 则非一端:有另起之断,有连上之断,有一轻一重之断,有一收一放之断,有一阴一阳 之断,有一口气而忽然一断,有一连几断,有断而换声吐字,有断而寂然顿住。以上诸 法,南曲亦间有之,然不若北曲之多。《礼记》所云:曲如折,止如槁木,正此之谓也 。近时南曲盛行,不但字法皆南,即有断法,亦是南曲之断,与北曲迥别。盖南曲之断 ,乃连中之断,不以断为重,北曲未尝不连,乃断中之连,愈断则愈连,一应神情,皆 在断中顿出。故知断法之精微,则北曲之神理,思过半矣。然断与顿挫不同。顿挫者, 曲中之起倒节奏;断者,声音之转折机关也。
顿挫
唱曲之妙,全在顿挫,必一唱而形神毕出,隔垣听之,其人之装束形容,颜色气象 ,及举止瞻顾,,宛然如见,方是曲之尽境。此其诀全在顿挫。顿挫得款,则其中之神 理自出,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恨出;风月之场,一顿 挫而艳情出;威武之人,一顿挫而英气出:此曲情之所最重也。况一人之声,连唱数字 ,虽气足者,亦不能接续,顿挫之时,正唱者因以歇气取气,亦于唱曲之声,大有补益 。今人不通文理,不知此曲该于何处顿挫。又一调相传,守而不变,少加顿挫,即不能 合着板眼,所以一味直呼,全无节奏,不特曲情尽失,且令唱者气竭:此文理所以不可 无也。要知曲文断落之处,文理必当如此者,板眼不妨略为伸缩,是又在明于宫调者, 为之增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