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为焊接炮塔,使用了复合装甲,火控系统也改为稳像式。85IIA式为了增强火力,将105毫米火炮的炮管加以延长。85IIM换装了125毫米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85IIP是85IIM的出口巴基斯坦型。85III为了改进机动性而将原730马力发动机改为了1000马力发动机。
至于预演坦克是85式的什么型号,现时尚难以确认。在西方国家同时装备两种以上的主战坦克是很难想象的,这从后勤和维修上是不可思议的。但在东方国家却是有先例的,如原苏联同时装备了T-64、T-72、T-80三种同代坦克,这可能是一种体制的原因造成的,现代俄罗斯也在向一种主战坦克的装备体制过渡。中国在装备“三代坦克”的同时装备了85式这样的“准三代”坦克,一个原因可能是从成本考虑,即用较便宜的坦克来弥补昂贵的“三代坦克”的数量不足,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让原来生产80式坦克的庞大的军工厂人员“有饭吃”。最后谈谈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最近某军事杂志发表了一篇对比法国勒克来儿和日本90式坦克的文章,笔者认为其中很多观点是可以商榷的。某些观点是技术水平的不足造成的,如对火控系统自动跟踪功能的看法。这里形象地(不严格,只为说明问题)介绍一点火控知识。我们知道,炮弹从出炮口到击中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坦克炮弹来说大概需要几秒钟,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目标会离开原来的位置,火控系统的作用就是预计对方未来的位置,控制自己的火炮射向那里。为了预计对方未来的位置,需要知道对方现在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假如用极坐标,将自己视为极点,那么一方面需要知道半径(目标距离,靠测距仪得到),一方面需要知道起始的角度(确定起始点)和角速度(预计对方的未来点)。因而,在火炮射击前瞄准镜要一直保持跟踪状态,这种跟踪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获得火炮发射时对方的起始点和相对角速度,一方面使火炮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这种跟踪在现有大部分火控系统中是靠炮长或车长完成的,我们知道人的动作有某种模糊性和随机性,因而这种跟踪可能是不太稳定和需要熟练性的。自动跟踪排除了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跟踪和射击的精度,是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决不是多余的。
另外每年被很多杂志炒做的什么世界坦克排行榜,笔者也认为大可商榷。且不说坦克的设计要受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经济水平、战略战术和作战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一件事情总要有一个标准,是性能,还是性能价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