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些。
这一时期,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
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还有胎骨的外观,胎土与古代瓷胎有别。
从胎的质感观察,有机械淘泥、练泥和快速陈腐的表现。
胎骨(底足)与器物内外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一致,感觉要自然。
这些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最重要的就来了,款,或者是刻字。
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
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这些留款、刻字,现在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种鉴定方法。
对于彷品来说,就成为避不开的难题。
明代的款,陈文哲研究过,但是那是研究的留什么款,而不是这些款该怎么留,也就是怎么写、怎么刻!
这个的鉴定和彷制,都比较麻烦。
其实鉴定一件瓷器,其实可以先不看这些。
如果其他地方有问题,那么整件瓷器都有问题,也就不用从最难的地方来鉴定了。
所以,陈文哲先看的是手中这件三秋杯的底足,此时看的是削足方式。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但是如果不知道,把握不住,那就是很大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