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畯边答题边暗暗点头,这些试题都是非常实用的题目,并非空洞浮夸的试题。
从这些题目就能看出,出题之人乃是当世的顶尖智者,而且为人务实。
如果这张试卷能得高分,必然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治政、文学、农学类的题目严畯答得都很好。
只是由于自己不擅兵事,兵法和谋略类的题目答得马马虎虎。
汗珠渐渐从严畯的头上滴落下来。
他知道这次考生中藏龙卧虎,远的不说,自己的好友步骘就是天下奇才。
如果后面的策论再出一个自己不擅长的题目,那自己这回绝对是要考砸了。
答完了前面答道百题后,严畯有些忐忑不安的翻开了后面的策论试卷。
试卷上赫然写着:
兵法韬略,辅政安邦。
凡于我大楚有利者,皆可为论。
看到策论的要求,严畯惊喜异常。
皆可为论,这考官还真是务实啊!
严畯擅观潮汐,对于水文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可惜的是他的研究虽然对农学有大用,在往日却无人问津。
现在策论题目如此宽泛,正是他严畯用武之时。
严畯毫不犹豫,工工整整的在试卷上写下了《潮水论》三个字。
在严畯答题的时候,步骘也流畅的答完了前面的试题。
他师从江东二张,不论是兵法韬略还是治国之策都有涉猎。
这些题目对他来说仿佛量身定制一般。
只要最后的策略考治政谋略,他的成绩定然会更高。
步骘心道稳了,这次的头名非我步子山莫属!
翻开策论的题目后,步骘眉头一皱,心中有些失望。
怎么回事?
题目竟然让考生们自拟,这变数可就大了。
三千考生中卧虎藏龙,难免会有大才出现。
自己的策论想拿第一恐怕有些困难了…
步骘的后桌,一位面色微黄,头戴方巾的青年男子正在奋笔疾书。
此人名叫阚泽,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人。
阚泽家世代务农,是正经的寒门子弟。
在袁术来扬州之前,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阚泽无奈,只能靠给别人抄书混口饭吃,勉强活了下来。
抄书虽然是阚泽为了求生的无奈之举,却也借此机会博览群书,成了一个博学多闻的学者。
只是由于出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