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了二十多岁也没混上个一官半职,只能在会稽给世家子弟当教书先生。
收到楚王以文武试招募贤才的消息之后,阚泽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星夜从会稽赶到寿春,就是为了借文试的机会平步青云。
阚泽看过的书种类繁多,这些试题虽杂,却也难不住他。
在答完了前面的试题之后,他又信心满满的写了一篇自己擅长的天算历法策论。
阚泽很有信心,不出意外自己可以拿到前十的名次。
严畯、步骘、阚泽等人,只是众多考生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寒门弟子还是世家子弟,对这次文试都极为重视。
这是楚王进位之后第一次大规模招募人才,以楚王的声势,就算位登九五也未可知。
如果能从这次文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楚王的肱骨之臣,日后很可能得到那从龙显贵之功,青史留名!
由于袁术没有限定应试学子的年龄,上到六十余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皆来参加文试。
在扬州书院第二分院的十四考场,一名靠窗的学子正在认真的答题。
这名学子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生得唇红齿白,连监考的先生都不禁多看了这个俊秀少年几眼。
少年的年纪虽轻,目光却清澈坚定,答题的速度丝毫不逊色于年长的学子。
少年名叫陆议,是吴郡陆家的子弟。
对,就是那个袁术一直冒名顶替的吴郡陆家。
陆议自幼聪慧无比,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深得祖父陆康的喜爱。
陆康逢人便说,小陆议是他陆家的麒麟儿,日后定能光耀陆家门楣。
陆议的父亲陆骏早丧,这使得陆议小小年纪就为人老成。
虽然受到陆家内外的赞誉,陆议却并不引以为傲,而是更加刻苦的学习知识。
聪慧如陆议早就看出,在乱世之中能靠得住的,唯有自己的一身学识。
答完了上百道试题,陆议翻开了最后的策论。
他有些惊讶的自语道:
“凡于我大楚有利者,皆可为论…
楚王好气魄啊!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藏了。”
陆议神情坚定,在试卷的题目上写下《论势》二字。
寿春城的文试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考试持续了一上午,而先生们阅卷却整整持续了十天。
这些学子们的成绩分为甲榜、乙榜、丙榜三个榜单。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