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那份慈善项目策划书。窗外的雨帘模糊了CBD的玻璃幕墙,恰如他此刻混沌的思绪。两周前,当他在家族会议上提出“星辰计划”时,二叔还拍着他的肩膀说“年轻人就该有这份魄力”,可现在……
手机突然震动,社交媒体推送的头条让他瞳孔微缩。“林氏集团慈善作秀论”的词条下,数万条评论如潮水翻涌。热评第一是个叫“真相探寻者”的用户:“看看这精修的宣传照,受助儿童脸上的妆比明星还浓,慈善晚会的红毯比电影节还奢华,这哪是做公益,分明是给资本贴金!”配图里,上周慈善晚宴的现场照片被放大——水晶吊灯下,身着高定礼服的林远正将书包递给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背景里路易威登的logo若隐若现。
“叮”电梯到达的提示音打断思绪。秘书小陈抱着文件夹进来,喉咙动了动:“林总,基金会那边说,原定今天签约的三家企业突然说要再考虑……”话音未落,办公桌上的红色内线电话突然响起,听筒里传来父亲沉稳却带着一丝疲惫的声音:“小远,来老宅一趟。”
黑色宾利驶入林氏老宅时,雨势渐急。玄关处,姑母正在摘珍珠耳环,看见他便轻轻摇头:“你呀,还是太年轻。慈善这种事,要学你父亲当年润物细无声。去年他匿名捐建的二十所希望小学,到现在也没挂过一块林氏的牌子。”
书房里,父亲指间的檀香正袅袅升起。书桌上摊开的,是林氏集团三十年来的慈善档案。从98年洪灾时的首批捐款,到汶川地震时低调设立的专项基金,所有记录都详实却谦逊。“慈善不是表演,”父亲指腹摩挲着泛黄的捐款收据,“是责任。你搞的那个晚会,门票炒到十万一张,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倒像是把善事当生意在做。”
林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项目启动前,公关团队信誓旦旦地说“曝光度是现代慈善的必要燃料”,想起自己在发布会上慷慨陈词“要让慈善成为全民参与的时尚”,却独独没注意到,当镜头对准山区孩子时,那些孩子眼里闪过的惊慌。
深夜的办公室里,林远打开基金会官网后台。密密麻麻的捐赠数据中,一笔来自“山区教师”的200元转账格外刺眼。附言栏里写着:“谢谢林先生寄来的绘本,孩子们终于有新书读了。”他突然想起探访山区小学时,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孩,捧着他递过去的绘本,指尖都在发抖,却始终不敢抬头看镜头。
第二天清晨,林远带着助理出现在市福利院。院长看着他们手里的工具箱,愣住了:“林先生,您